說明
本計畫為「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新竹市政府生態檢核暨相關工作計畫,主要協助水環境改善工程推動之生態檢核作業辦理。於計畫執行期間,協助第七批次「香山濕地蟹居棲地水環境改善計畫」之提報階段生態檢核作業。於民國112年5月30日辦理提報核定階段的專家與民眾參與現勘說明會,邀請關注NGO、周邊鄰里長、新竹市政府相關單位及設計單位,至現地進行工程設計理念及生態議題兩個面向之說明與探討,並針對提報案件圖說之工程位置、內容進行說明。並針對歷史生態資源盤點結果及現勘環境與棲地評估,提出生態衝擊預測及生態保育(友善)對策原則建議。民國113年4月17日參與香山濕地蟹居棲水環境改善計畫專家學者工作坊。於會中與規畫設計單位討論並提供生態檢核建議與友善措施研擬方向。 並針對4案規劃設計階段「經國大橋至水源生態池堤上空間建置計畫-重要節點營造」、「經國大橋至水源生態池堤上空間建置計畫-堤上空間優化」、「客雅溪頂南圳與客雅山段棲地改善計畫規劃設計」、「香山濕地蟹居棲地水環境改善計畫」),以及1案施工階段案件「客雅溪天公壇、頂埔、台溪親子與台溪公園周邊動線景觀環境營造改善計畫」之生態檢核辦理成果檢視。 此外,亦協助26案維管階段生態檢核作業辦理。因「新竹左岸濱水廊道景觀營造計畫-生態池與渠道優化工程」、「新竹左岸濱水廊道景觀營造計畫-溪埔子濕地優化工程」、「新竹左岸濱水廊道景觀營造計畫-柯子湖濕地優化工程」3案之環境較為自然,故於維管階段進行此3案工程之生態補充調查作業。
資料紀錄
此資源名錄的資料已發佈為達爾文核心集檔案(DwC-A),其以一或多組資料表構成分享生物多樣性資料的標準格式。 核心資料表包含 224 筆紀錄。
亦存在 1 筆延伸集的資料表。延伸集中的紀錄補充核心集中紀錄的額外資訊。 每個延伸集資料表中資料筆數顯示如下。
此 IPT 存放資料以提供資料儲存庫服務。資料與資源的詮釋資料可由「下載」單元下載。「版本」表格列出此資源的其它公開版本,以便利追蹤其隨時間的變更。
版本
以下的表格只顯示可公開存取資源的已發布版本。
如何引用
研究者應依照以下指示引用此資源。:
Liu C,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Center, Zhang (2025). 「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新竹市政府生態檢核暨相關工作計畫(112~113) | National Plan for Water Environments Improvement (2023-2024). Version 1.2. 逢甲大學水利發展中心. Checklist dataset. https://ipt.taibif.tw/resource?r=iwrd_hsinchu_city&v=1.2
權利
研究者應尊重以下權利聲明。:
此資料的發布者及權利單位為 逢甲大學水利發展中心。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 Commercial (CC-BY-NC 4.0) License.
GBIF 註冊
此資源已向GBIF註冊,並指定以下之GBIF UUID: 4da7bdb2-85ac-4536-9179-2b21f9b61ad3。 逢甲大學水利發展中心 發佈此資源,並經由Taiwan Biodiversity Information Facility同意向GBIF註冊成為資料發佈者。
關鍵字
Checklist; Water Environments Improvement; Eco-check
聯絡資訊
- 出處 ●
- 連絡人 ●
- 研究主持人
- 元數據提供者
- 元數據提供者
地理涵蓋範圍
香山濕地與新竹左岸
界定座標範圍 | 緯度南界 經度西界 [24.77, 120.908], 緯度北界 經度東界 [24.875, 121.038] |
---|
分類群涵蓋範圍
無相關描述
Kingdom | Animalia |
---|---|
Class | Aves, Reptilia, Bivalvia, Mammalia, Amphibia, Gastropoda, Insecta, Actinopteri, Actinopteri , Malacostraca |
Order | Testudines, Squamata, Decapoda, Unionida, Pelecaniformes, Eulipotyphla, Gruiformes, Apodiformes, Mugiliformes , Lepidoptera, Cichliformes, Gobiiformes, Cuculiformes, Anura, Accipitriformes, Cyprinodontiformes, Siluriformes, Mesogastropoda, Columbiformes, Passeriformes , Odonata, Charadriiformes, Cypriniformes, Rodentia, Coraciiformes, Gerreiformes |
Family | Estrildidae, Monarchidae, Mugilidae, Phylloscopidae, Columbidae, Thiaridae, Gekkonidae, Potamididae, Gerreidae, Pycnonotidae, Muridae, Ampullariidae, Cecropis, Portunidae, Scolopacidae, Alcedinidae, Hesperiidae, Gomphidae, Emydidae, Varunidae, Soricidae, Poeciliidae, Colubridae, Ardeidae, Coenagrionidae, Cyprinidae, Cichlidae, Littorinidae, Ranidae, Bufonidae, Nymphalidae, Ocypodidae, Corvidae, Viviparidae, Muscicapidae, Cuculidae, Zosteropidae, Platycnemididae, Gobiidae, Libellulidae, Dicroglossidae, Sturnidae, Loricariidae, Dicruridae , Rhacophoridae, Papilionidae, Unionidae, Atyidae, Passeridae, Palaemonidae, Lycaenidae, Coenobitidae, Accipitridae, Hirundinidae, Timaliidae, Apodidae, Sesarmidae , Rallidae, Turnicidae, Pieridae, Elapidae, Cisticolidae, Macrophthalmidae, Cambaridae, Gecarcinidae |
時間涵蓋範圍
起始日期 / 結束日期 | 2023-01-01 / 2024-12-31 |
---|
計畫資料
無相關描述
計畫名稱 | 「全國水環境改善計畫」新竹市政府生態檢核暨相關工作計畫(112~113) |
---|---|
經費來源 | 新竹市政府 |
取樣方法
1. 調查方法-新竹頭前溪左岸濱水廊道 魚類:電氣採捕、網捕、目視。 鳥類:穿越線調查法、目視、聽音。 兩棲、爬蟲類:穿越線調查法、目視、聽音。 哺乳類:鼠籠誘捕、觀察痕跡。 底棲類:目視及魚調隨機收穫為主。 蜻蜓、蝴蝶:穿越線調查法、目視。 2. 調查方法-新竹市香山區 魚類:網捕。 鳥類:穿越線調查法、目視、聽音。 兩棲類:穿越線調查法、目視、聽音。 爬蟲類:穿越線調查法、目視。 哺乳類:鼠籠誘捕、觀察痕跡。 底棲類:目視。
研究範圍 | 1. 新竹頭前溪左岸濱水廊道 2. 新竹市香山區 |
---|
方法步驟描述:
- 一、調查方法-新竹頭前溪左岸濱水廊道 (1) 魚類 本次調查範圍遼闊,樣區多樣,因應環境差異,採取不同的採捕策略: a. 頭前溪河濱公園生態池與渠道 生態池為純人工環境,水淺清澈,水下狀況清晰可見,目視未發現魚蹤,針對岸邊植物懸垂遮蔽處水域進行電氣採捕;渠道環境趨於自然化,於指定樣區處順渠道逆流進行電氣採捕,於生態渠道營造區兩端各實施一次,距離各約50公尺,合計100公尺。 b. 溪埔子濕地 本區計有5個大小不一的池塘,選定西2(1池)及西3(2池)為樣區進行採捕,西3池(2池)北岸東側水深較淺,人員可進入水域,以電氣進行採捕,其餘地區水深過深、不明或有安全顧慮,不宜採用電捕,沿池岸尋找適於下網處投擲手拋網,於各池各拋至少3網。 c. 柯子湖濕地 本區計有4個大小不一的池塘,選定東側3個池塘為樣區進行採捕,其中西2(1池)池西岸水深較淺,人員進入水域進行電氣採捕,其餘地區基於安全考量人員不宜涉水,沿池岸尋找適於下網處投擲手拋網,於各池各拋至少3網。 d. 何姓溪滯洪池 滯洪池內水域開闊而深,雖有一處人員可進入,但因缺乏遮蔽,人員甫接近魚群即逃逸無蹤,不利於電捕,採用手拋網網捕作業;另因目視即見成群錦鯉於深水區活動,為避免產生無謂爭議,見錦鯉體色清晰可辨,於錦鯉區以拍照代替採捕,以相片中拍得最多隻數為採樣數,其他魚種則以網捕數為採樣數進行統計。 捕得魚體一一拍照,以利於電腦觀察細部特徵進行鑑定、記錄;拍照後魚類就地釋回水域。 (2) 鳥類 a. 溪埔子濕地:調查時間上午09:20~10:40 一共有5個水池,第一個水池最小,第二、第四個水池周邊水生植物茂盛,第三個水池中島的大樹吸引數量眾多的鷺鷥科鳥類前來繁殖,第五個水池中島的樹最茂密。從第一個小池開始走環湖步道一圈大約2000公尺左右。使用穿越線調查法,以目視及聽音記錄鳥種。 b. 柯子湖濕地:調查時間上午08:00~09:40 一共有4個水池,水池周圍及水池間有自行車道貫連,非常方便民眾散步運動,溼地東北側與頭前溪之間的樹林很茂盛,但水池邊步道種植的樹木都不高。使用穿越線調查法,以目視及聽音記錄鳥種。 c. 何姓溪滯洪池:調查時間上午08:25~09:05 樣區位於公道五路旁,道路旁有一排行道樹,滯洪池中間有一條走道,水池周圍水生植物茂密,但鳥種及數量都不多。使用穿越線調查法,以目視及聽音記錄鳥種。 (3) 兩棲、爬蟲類 調查時間於夜間進行,由於調查區域大致是仍保有自然風貌的人為開發環境,沿池畔有環湖步道,步道與池塘之間是短草草坪,以既有步道為穿越線,環湖行進調查,途中隨機進入草地接近池畔,沿途目視並輔以聽音搜尋兩棲類及爬蟲類蹤跡,遇人為構造物,如廁所、涼亭、橋樑及步道護欄、橋柱、水溝、電線桿等,特別加強對爬蟲類的搜索強度。 (4) 哺乳類 在埤塘周圍尋找適當地點佈設鼠籠,如樹下、草叢、農園邊,以靠近邊角及具有空間等環境特徵為佈設地點,鼠籠內放置沾染花生醬的生地瓜為誘餌,並以吸滿水的衛生紙團供應水份,於首日下午完成佈設,溪埔子濕地及柯子湖濕地各設1個傳統臺灣鼠籠及3個薛曼氏鼠籠,置放一日一夜,次日下午前往收取,此外於佈設及收取時同時觀察調查範圍及周邊是否有哺乳動物的活動或痕跡(洞穴、足跡、排遺等)。 (5) 底棲類 底棲調查以目視及魚調的隨機收穫為主,河濱公園生態池及渠道易於接近,人員藉由步道接近水域直接觀察,其他3處則因水體過深,無法觀察池底狀況,僅就岸邊植物及棄置的淤泥進行觀察,搜尋底棲生物的卵團及殘骸;魚調電捕或網捕所得個體,直接鑑定或拍照帶回鑑定。 (6) 蜻蜓、蝴蝶 以既有的步道為穿越線,環湖或穿越調查區域,目視搜尋偏好草地及樹叢的蝶類及蜻蜓的蹤跡,並在可及範圍內儘可能接近水邊,以利發現慣於水邊活動的蜻蜓。 二、調查方法-新竹市香山區 (1) 魚類 主要調查區為A、B二埤塘,A埤塘位置非常隱密,被茂密的禾草所遮掩,人員難以進入水域,不利於電氣採捕調查,選擇拋網方式調查,拋投點僅勉強尋得一處,故只拋投1網;B埤塘水域寬闊,水淺且底部爛泥不深,但因水質帶鹽份,無法電捕(電阻過小),亦僅得以網捕調查,沿池畔尋水深稍深處投擲3網。 捕得魚體一一拍照,以利於電腦觀察細部特徵進行鑑定、記錄;拍照後魚類就地釋回水域。 (2) 鳥類 「香山區埤塘溼地」樣區位於西濱快速道路南側,調查範圍包括2個小埤塘及2個小溼地,調查工作於清晨06:50展開,首先沿著鹽港溪進行東側樹林調查,再進行埤塘及溼地調查,最後進行附近農田、樹叢及部份聚落調查。使用穿越線調查法,以目視及聽音記錄鳥種。 (3) 兩棲類 調查時間於兩棲類活動較旺盛的夜間進行,刀類調查時已知埤塘為半鹹水域,水域內不可能有兩棲類,池畔禾草甚為茂密,無法發現兩棲類個體,故以聽音方式進行埤塘區的調查。穿越埤塘與農園間的小徑,進入溼地搜索積水區之外的所有區域,以期發現兩棲類蹤跡。完成埤塘及溼地調查後,續進入附近農田,調查鄰近區域的兩棲類。 (4) 爬蟲類 調查路線除進入埤塘搜索外,餘同兩棲類調查,以目視方式進行調查,觀察水面動態及樹木、農園設施、燈下、電線桿、路旁護欄等可能出沒的壁虎、蜥蜴、石龍子及蛇、龜鱉類等。 (5) 哺乳類 在埤塘周圍尋找適當地點佈設鼠籠,如樹下、草叢、農園邊,以靠近邊角及具有空間等環境特徵為佈設地點,鼠籠內放置沾染花生醬的生地瓜為誘餌,並以吸滿水的衛生紙團供應水份,於首日下午完成佈設,計1個傳統臺灣鼠籠及4個薛曼氏鼠籠,置放一日一夜,次日下午前往收取,此外於佈設及收取時同時觀察調查範圍及周邊是否有哺乳動物的活動或痕跡(洞穴、足跡、排遺等)。 (6) 底棲類 底棲調查以目視為主,人員進入埤塘及溼地中,搜尋各種底棲生物的個體及洞穴,除直接對所發現個體進行鑑定紀錄外,對於可依洞穴型式鑑別物種者亦納入記錄,必要時以靜待方式等候動物離穴以觀察個體進行鑑定。區域內所見棄置蝦籠,予以拆開檢視,以期發現當中殘留的底棲動物個體或殘骸。
額外的詮釋資料
替代的識別碼 | 4da7bdb2-85ac-4536-9179-2b21f9b61ad3 |
---|---|
https://ipt.taibif.tw/resource?r=iwrd_hsinchu_c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