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紀錄

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哺乳類與鳥類資源調查與監測(二)

最新版本 由 Forestr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gency (FANCA) 發佈於 2020年7月31日 Forestr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gency (FANCA)
發布日期:
2020年7月31日
授權條款:
CC-BY-NC 4.0

下載最新版本的 Darwin Core Archive (DwC-A) 資源,或資源詮釋資料的 EML 或 RTF 文字檔。

DwC-A資料集 下載 1,970 紀錄 在 English 中 (44 KB) - 更新頻率: 有可能更新,但不確知何時
元數據EML檔 下載 在 English 中 (18 KB)
元數據RTF文字檔 下載 在 English 中 (34 KB)

說明

為建立「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的哺乳動物與鳥類資料庫,第二年在重要棲息環境內選取3條不同地形的樣線作為固定調查樣線,於民國100年9月至101年7月至樣區進行12次調查,調查方式採用沿線調查、自動照相機監測、蛙類錄音及鳥類樣站調查。共調查到4目10科15種的哺乳類,10目23科55種的鳥類與4科共10種的蛙類,其中計有臺灣獼猴等10種哺乳類,藍腹鷴等20種鳥類與1種蛙類屬於保育類野生動物;特有種則計有哺乳類3種,鳥類9種,蛙類4種。在哺乳動物中,臺灣獼猴、山羌、臺灣野山羊是「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內分布最廣且相對密度較高的物種,水鹿則集中分布在盆盆山稜線週遭;鳥類則有8種是在之前的調查中未紀錄到的,顯示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內擁有豐富的動物資源,溪床區域與盆盆山樣線入口皆有人類經常活動的痕跡(砍痕、生火、垃圾與獵寮),可能需要針對特定路線作定期巡邏,以減少棲息環境內的人為干擾。至於利嘉林道可與當地部落一同以社區林業的方式經營管理,持續監測野生動物資源量與分布,並以進行生態解說、自然體驗等非消耗性的方式,經營管理該處之豐富動植物資源,以達到森林資源之永續利用。 This survey was aimed to construct a database of mammals, birds and frogs in the Lijia Major Wildlife Habitat for the management and conservation of wildlife and habitat. By monitoring the dynamic of wildlife populations, we would be able to manage the wildlife resource and habitat for sustainability. Surveys on mammals, birds and frogs were conducted twice a season from July 2009 to August 2012, to collect information for investigating the species richness, relative density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animals. In total, 15 mammals, 55 avian and 10 frog species were recorded, including three mammals, 9 avian and 4 frog species endemic to Taiwan. Among the 108 animal species that the Major Wildlife Habitat harbored, 10 mammals, 20 bird and 1 frog species are concerned for their conservation status in Taiwan. Taiwanese macaque(Macaca cyclopis), Formosan Reeve's muntjac(Muntiacus reevesi micrurus) and Formosan Serow(Naemorhedus swinhoei) was widely and high density distributed species over the reserve. Formosan Sambar(Cervus unicolor swinhoei) was distributed to center on Penpen Mountain crest line. Eight avian have never been reported in this Major Wildlife Habitat, showing the rich animal resources of this habitat. Various types of human activity were observed on the stream and entrance of Penpen Mountain. To reduce human effect in this area, regular patrols for specific trail are needed. The Lijia trail can be managed as community forestry projects with local tribes to monitor the amount and distribution of wildlife resources. Furthermore, non-consumptive ways such as ecology narration and nature-awareness programs can be used to reach sustainable use of the forest resources.

資料紀錄

此資源出現紀錄的資料已發佈為達爾文核心集檔案(DwC-A),其以一或多組資料表構成分享生物多樣性資料的標準格式。 核心資料表包含 1,970 筆紀錄。

此 IPT 存放資料以提供資料儲存庫服務。資料與資源的詮釋資料可由「下載」單元下載。「版本」表格列出此資源的其它公開版本,以便利追蹤其隨時間的變更。

版本

以下的表格只顯示可公開存取資源的已發布版本。

權利

研究者應尊重以下權利聲明。:

此資料的發布者及權利單位為 Forestr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gency (FANCA)。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 Commercial (CC-BY-NC) 4.0 License.

GBIF 註冊

此資源尚未向GBIF註冊

關鍵字

Occurrence; 野生動物資料庫; 沿線調查; 定點調查; 人為活動; 經營管理;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wildlife database; Road sampling; point count; human activity; habitat management; Forestry Bureau; COA

聯絡資訊

翁國精
  • 出處
  • 連絡人
助理教授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屏東縣內埔鄉老埤村學府路1號
912 屏東縣
TW
08-7743202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 擁有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杭州南路一段2號
100 台北市
TW
02-23515441
林務局
  • 元數據提供者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台北市杭州南路1段2號
100 台北市
TW
02-23515441
蘇秀慧
  • 研究主持人
計畫主持人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屏東縣內埔鄉老埤村學府路1號
912 屏東縣
TW
08-774320
翁國精
  • 出處
  • 連絡人
計畫主持人
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
屏東縣內埔鄉老埤村學府路1號
912 屏東縣
TW
08-774320

地理涵蓋範圍

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7,9,10林班地

界定座標範圍 緯度南界 經度西界 [22.75, 121.125], 緯度北界 經度東界 [22.875, 121.25]

時間涵蓋範圍

起始日期 / 結束日期 2011-09-15 / 2012-09-15

計畫資料

無相關描述

計畫名稱 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哺乳類與鳥類資源調查與監測(二) A Survey on Mammalian and Avian Species in the Lijia Major Wildlife Habitat(二)
經費來源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研究區域描述 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7,9,10林班地

參與計畫的人員:

蘇秀慧
  • 研究主持人

取樣方法

沿線調查法 針對隱蔽性較高、較羞怯、稀少、而體型較大的哺乳動物,本研究主要採用沿線調查法和紅外線自動照相機監測法進行資料收集,每季進行二次固定樣線之調查與資料收集。沿線調查法乃研究者定期巡視穿越線或山徑步道,力求每次調查所花費的人力與時間相當。本研究以時速1~2km步行進行樣線調查,儘可能在天亮至中午前完成一條樣線的調查。沿線記錄目擊動物的種類與隻/群數,以及其他的活動痕跡(包括:足跡、食痕、排遺、叫聲、屍骸,爪痕、磨痕與拱痕等),若動物從同一方位發出強度相當的叫聲,視為同一筆資料。排遺紀錄則將散落於5 m內、新鮮度相同的顆粒,視為一獨立樣本紀錄,且於每次調查後隨即移除,避免重複計數。同時主動搜尋在不同棲地中可能隱藏的小型動物,包括兩棲動物。記錄所目擊之動物或動物痕跡之物種、時間、地點、GPS定位點、天候、植被、地形與該處人類活動類型與程度等資料,並移除每次調查所觀察到的排遺與其他痕跡。沿線調查時除了收集動物資料外,同時也紀錄樣線上活動的人次及活動類型。

研究範圍 利嘉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 7,9,10林班地
品質控管 本調查所使用之自動照相設備係採用熱感式數位自動照相機(Cuddeback® Capture 3.0 Megapixel),當感應器感應到內溫動物散發之體熱(紅外線)後便會啟動照相機進行拍攝,且具夜視功能,可紀錄夜間活動的動物。

方法步驟描述:

  1. 紅外線自動照相機監測法 紅外線自動照相機監測法乃利用具被動式紅外線阻斷或熱感應系統的自動照相設備,在不干擾動物的情況下,長時間記錄動物於不同時空的出沒狀況,提供分析物種在不同季節,在各類棲息地的相對數量和活動性,且具夜視功能,將可紀錄夜間活動的動物。A樣線架設5個自動相機樣站(皆為2010年取樣之樣站),B樣線設置5個自動相機樣站,C樣線則設置1個自動相機樣站,樣站間相鄰約0.5~1km。相機架設於離地約60公分處,樣點的挑選在該區較少有人為活動的小徑,避免相機被人為破壞,並挑選獸徑交會點附近作為相機樣點,增加可能拍攝到動物的機會。每4至6星期(每季二次)至各樣點更換記憶卡,以及更換照相機和紅外線感應器之電池,並確保系統之正常運作。若遇相機系統故障,當場無法回復其正常運作功能時,則卸下並帶回修理。
  2. 鳥類調查 以定點計數法(point count)較容易建立標準化調查程序,所獲得的資料也較適合用於釐清物種與棲地間的關係,且較適用於地形崎嶇的臺灣山區。因此本研究將沿用蘇秀慧等(2010),以定點記數法為主要的調查方法,而在調查點間移動過程中所見的鳥種及隻次也將會記錄。 鳥類調查的標準化調查程序沿用蘇秀慧等(2010)的方式定為:A、B條樣線各隨機設置至少5個獨立的調查點,C樣線則設置2個調查點,每個調查點間直線距離至少200公尺。調查只在非雨天進行。調查時間為日出前15分鐘開始至日出後4小時結束。繁殖季定義為4月到8月,非繁殖季為10月到2月。每個樣點每季各調查2次,一次在日出後2小時內,一次在日出後2至4小時之間。隨機選擇調查起點,每個調查點停留6分鐘。記錄目擊和聽到鳴叫聲的鳥種隻次及所在環帶(band,即鳥類個體與調查點的距離範圍),本研究所使用的環帶範圍依蘇秀慧等(2010)的方式劃分,分為20m以內,20-40m,40-60m,及60-80m共4個環帶,超過80m之部分不計算密度。
  3. 蛙類調查 以調查蛙類動物多樣性為主,採取設置自動錄音錄音筆裝置與夜間調查2種方式,自動錄音筆設置收音樣線共5條。為增加橙腹樹蛙資料之收集,參考呂光洋(2002)調查紀錄之橙腹樹蛙分布,於利嘉林道(樣線A)設置3條樣線,分別位於利嘉林道12K、14K、16K處(呂光洋,2002),溪流樣線(B樣線)與往盆盆山小徑之海拔1700-1800m處(C樣線)各設置1條樣線,以調查活動於溪流棲地之兩棲類。每條樣線設置2支錄音筆,間隔至少300公尺,選擇兩棲類可能會出現的水域架設,每晚設定進行取樣自動錄音4分鐘,每次調查間隔可取樣30晚,於每次進行樣線調查時,將已收錄之聲音資料下載,帶回實驗室作進一步物種聲音辨認及分析。 夜間調查則於春季與夏季在利嘉林道12k~18k進行,每1公里設1個樣點,共計7個樣點。採用目視遇測與鳴叫記數法,以步行的方式移動至各樣點停留15 分鐘,紀錄發現到之蛙類的種類與隻次。而在白天進行沿線調查時發現的蛙類也一併紀錄。 Instrument(s): 自動錄音筆
  4. 估計樣線上的人類活動類型及其程度 在沿線調查時同時紀錄在樣線上發現的人次與其活動類型,若發現其他人為痕跡也將一一紀錄、標定座標與拍照,資料彙整後與野生動物活動資料比對,以探討兩者之間的關聯。並將兩年的結果分開討論以了解在利嘉林道限制進入後人類與動物的活動狀況。
  5. 辦理哺乳類與鳥類資源調查與監測研習會及野外實習 為增加專職人力或志工對於野生動物調查與監測方式的認識,舉辦資源調查與監測的研習活動,主要分成室內講解與野外實習兩部分。室內課主要講解鳥類與哺乳類的物種特徵與判別方法、動物痕跡的種類與判別方法、調查與監測的方法與紀錄方式,以及資料彙整與分析方法等內容,課堂上也會提供器材與書面資料輔助教學,並製作SOP手冊,讓學員可在室內操作。野外實習則以現有的樣線與樣站為調查方法實際操作的地點,配合研究人員,實地運用各種調查方法進行調查,進行目擊及動物痕跡種類判別,實際操作自動相機架設與資料讀取,並紀錄所獲得之資料,並和來自各地的相關從業人員進行經驗的交流與學習,對於棲息環境內的管理有正面的效益。

額外的詮釋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