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現紀錄

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植物資源調查暨經營管理評估作業

最新版本 由 Forestr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gency (FANCA) 發佈於 2020年7月31日 Forestr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gency (FANCA)
發布日期:
2020年7月31日
授權條款:
CC-BY-NC 4.0

下載最新版本的 Darwin Core Archive (DwC-A) 資源,或資源詮釋資料的 EML 或 RTF 文字檔。

DwC-A資料集 下載 2,028 紀錄 在 English 中 (15 KB) - 更新頻率: 有可能更新,但不確知何時
元數據EML檔 下載 在 English 中 (9 KB)
元數據RTF文字檔 下載 在 English 中 (16 KB)

說明

本計畫針對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之植群、植群永久樣區及珍貴稀有維管束植物進行調查。已完成32個植物社會樣區調查及永久樣區複查並記錄維管束植物97科204屬327種及珍貴稀有維管束植物之分布。依矩陣群團分析結果,選擇優勢種及特徵種作為植群之命名,目前32個樣區可劃分為卡氏櫧型、墨點櫻桃型、墨點櫻桃—長葉木薑子型、臺灣山香圓型及紅檜型等5個植群型。另比對2次永久樣區資料,分析其植群組成及結構,瞭解苗木更新狀況,供作未來評估本區植群演替趨勢及監測工作之依據。此外整理珍貴稀有維管束植物清單及分布,作為經營管理、保育及解說教育應用上之參考。 The vegetation, permanent plots, and rare and valuable plant species were investigated at Sheishankeng River Major Wildlife Habitat. There were 32 vegetation community plots investigated so far and the permanent plots re-investigated. It was recorded 327 species, 204 genera, and 97 families of vascular plants. It was also found some distributions of rare and valuable vascular plants. The vegetations were named after their dominant and specific species after the cluster analysis. The present 32 plots were divided into 5 vegetation types as Castanopsis cuspidata var. carlesii type, Prunus phaeosticta type, Prunus phaeosticta- Litsea acuminata type, Turpinia formosana type and Chamaecyparis formosensis type. We will keep investigating and compare our data with the former ones from the 2 times of permanent plots investigation. We are going to analyze their vegetation components and structures and monitor the regeneration of seedlings to make a reference for the evaluation of the vegetation succession trend in this area and the monitoring in the future. The list and distributions of rare and valuable vascular plants were also compiled for the application for the management, conserv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and education.

資料紀錄

此資源出現紀錄的資料已發佈為達爾文核心集檔案(DwC-A),其以一或多組資料表構成分享生物多樣性資料的標準格式。 核心資料表包含 2,028 筆紀錄。

此 IPT 存放資料以提供資料儲存庫服務。資料與資源的詮釋資料可由「下載」單元下載。「版本」表格列出此資源的其它公開版本,以便利追蹤其隨時間的變更。

版本

以下的表格只顯示可公開存取資源的已發布版本。

權利

研究者應尊重以下權利聲明。:

此資料的發布者及權利單位為 Forestry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Agency (FANCA)。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Non Commercial (CC-BY-NC) 4.0 License.

GBIF 註冊

此資源尚未向GBIF註冊

關鍵字

Occurrence

聯絡資訊

國祥 賴(Lai)
  • 出處
  • 連絡人
Dr.
社團法人中華易之森林植物研究協會
TW
Kun-Chi Lai
  • 元數據提供者

地理涵蓋範圍

雪山坑溪野生動物重要棲息環境大安事業區101林班及106林班

界定座標範圍 緯度南界 經度西界 [24.329, 120.976], 緯度北界 經度東界 [24.355, 121.011]

時間涵蓋範圍

起始日期 / 結束日期 2013-01-01 / 2014-12-31

取樣方法

樣區設置及植群調查 設置10 m × 25 m之長形臨時樣區。樣區採多樣區法(multiple plot method)之集落樣區設置法(contagious quadrant method),將樣區劃分為10個5 × 5 m2之小區。調查時將植物區分為喬木層(overstory)及地被層(understory),凡胸徑大於1cm者,列入喬木層,依小區分別記錄植物種類、胸高直徑(diameter at breast height, DBH);另於每一樣區調查3個2 m×2m之地被層方形小樣區,記錄小樣區內胸徑小於1cm之樹種及草本維管束植物(含蕨類)之種類與覆蓋度,建立物種清單,以瞭解其組成狀況。 環境因子記錄 植群調查過程亦一併蒐集樣區之微環境資料,藉以掌握植群類型之生態環境特徵與植群成因,作為生態環境分析之基本資料。環境因子記錄項目包括樣區之座標、海拔高度、坡向、坡度等地形屬性資料,並將坡向轉換為水分梯度值。 永久樣區複查與植群監測 植群監測係透過永久樣區之複查,藉由分析組成物種在時間軸上的變化,提供植群演替趨勢之方向。本計畫針對呂金誠及曾彥學(2005)於區域內主要植群類型及牛樟天然林所設置之永久樣區進行複查。永久樣區之大小為20 x 25 m2,大致可涵蓋中海拔地區闊葉林植群之變異性(許俊凱,1995)。樣區由20個5 x 5 m2之小區所組成,植群、環境因子之記錄方法及項目亦如臨時樣區所述。永久樣區之調查,係針對胸徑1cm以上之喬木層樹種,於胸高位置量測並加以標示、註記樹號。 植群資料之統計與分析 首先將樣區調查原始資料之植物種類進行編碼,於文書處理軟體中輸入樣區、植物種類代碼、各株之胸徑或覆蓋度後,再轉換成資料庫格式。樣區之植物社會介量以重要值指數值(important value index, IVI)表示。將植物社會分成上下兩層(喬木層和地被層),計算各種植物在各樣區中之密度、頻度及優勢度,再轉換成相對值,上層植物社會重要值即三者相對值之總和,下層植物社會重要值即相對頻度和相對優勢度之總和,其意義代表某植物在林分樣區中所占有之重要性。

研究範圍 na
品質控管 na

方法步驟描述:

  1. na

額外的詮釋資料